新利18APP_首頁欢迎您

描述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解读

新闻动态

Jie Yue News

行业解读

一行三会掌门人答疑互联网金融

发布时间:2016-03-14 来源:零壹财经 作者: 打印
字号: T| T

全国"两会"正在举行中。312日上午,"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召开,下午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召开记者会,上述两场发布会出席者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保监会主席项俊波。

关于互联网金融、P2P、股市、保险、银行等不同业态的监管者都怎样点评、论说?

央行行长周小川: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不太准确

香港大公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因为去年开始很多网贷公司都传出老板跑路的事件,造成投资者财富的损失。外界一直呼吁监管层能否全面整顿一下互联网金融行业,或者推出一些更加严厉的行业监管措施,想问一下央行在这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谢谢。

周小川:我觉得普遍说互联网金融出现比较多的跑路,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也不是太准确的一个词,另外里面包含的业务也比较多,尤其是互联网在支付业务上、P2P业务上、众筹业务上、保险产品销售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的互联网涉及到金融方面的活动,表现是不一样的。有些方面表现挺好的,而且贡献也很大,效率提高也挺快。比较集中、失败率比较高的,由于失败导致跑路的主要是P2P网贷这个环节,因此大家也都关注这个问题。这些还都是新生事物,出了事大家都希望加强监管,但究竟行业应该是什么样的规矩,怎么样监管还正在探索之中。

针对互联网上有一些动机不良或者是经营手段不正确,特别是欺诈,大家对此比较愤怒,针对这种情况要有一些专项整治,有问题的不仅是监管、不仅是自律,还要整治,这样的话能够更加有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要把劲使在应该使的方向上,确实方便大家提高效率,创新服务,激励机制也要鼓励他们往这个方向发展,而把那些打坏主意的,或者是欺诈的、一开始就动机不良的,要进行监管和整治。同时一些风险意识不强、经营过程中由于自己不谨慎而出现问题的,未来也要通过规则和监管来引导他们走健康的路。

周小川:P2P平台是否具备首付贷款资质存在疑问

周小川特别指出,一些P2P平台是否具备首付贷款资质存在疑问,必须符合相关规章制度,必须明晰资金来源。

另外,潘功胜也表示,违规首付贷产品增加了金融风险与市场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没有相应资质,违法从事金融业务。即将开始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房地产市场场外配资属于违法经营。强调住房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首付20%仍然是一个比较审慎的标准。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第二批12家民营银行已进入论证就阶段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家民营银行开业,但是后续没有新的民营银行获批。银监会此前曾表态民营银行将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后续新的民营银行将于何时获批?另外,所谓的常态化发展应该作何理解,是如何体现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到目前为止,银监会还是按照审慎积极的原则推进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现在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的审批程序。从2014年开始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的情况来看,这5家民营银行的运行总体是平稳的,为传统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活力。由于民营银行家数还比较少,规模也比较小,影响还不太明显,但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015年末,这5家银行资产总额是794亿元,负债总额是651亿元,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五家银行经营上还是很审慎的,它们的各项监管指标都基本达标。这说明这5家民营银行从诞生之初就体现了审慎经营的特点。

5家银行都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是发展规划比较稳健。大家还记得这5家银行在公布它们的发展计划时有几句话,表明了它们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它们审慎选择贷款对象,现在这5家银行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金。这个大家可以理解,因为一家新建的银行设立之初还缺乏社会信用,要靠逐步积累。大家存钱的时候可能还不愿意到它那儿去存,所以主要用资本金放贷款。有的银行在发展规划中注重长期的风险管控,不急于盈利,提出来开业两到三年不一定盈利。

二是这些民营银行在深耕细作特色业务。

三是夯实发展基础。它们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总体上讲,这5家试点应该说是成功的。对于新设民营银行,现在我们把受理权限下放给了各地的银监局,现在各地银监局已经全面受理申请,并同时对申请进行尽职调查,现在已经有12家进入论证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辅导和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会商。中国有句古话叫"隔行如隔山",除了要吸引一部分人才之外,发起设立银行的股东自己也要学习相关的办银行的经验和知识,所以还要进行政策辅导,今后我们还是要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原则来推进民营银行新设的工作。谢谢。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未来几年不具备再次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凤凰卫视和凤凰网记者:关于今年年初推出的熔断机制,我们关注到在推出四个交易日之后就被暂停了。想问一下,现在有观点认为这个制度设计就有漏洞,您对此怎么看?推出之前有没有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目前暂停的状态是不是意味着在修改之后还会再次推出?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我到任之后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了解。应当说,当初研究论证实施熔断机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动,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这个制度论证研究过程中,沪深两家交易所和有关机构也征求了意见,征求意见的面还是比较宽的,比较广泛的。

回过头来把当时各方的意见对比分析,当时推出熔断机制,在征求意见范围内的共识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这个制度推出以后,客观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制度运行的结果和推出这项制度的初衷基本背离了,中国证监会立即叫停了这个机制。回头看,同样有教训,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化认识。为什么当时能够有比较高的共识度,或者说不同意见的声音比较弱?可能还是因为去年的股市如过山车般大幅下行,使人印象深刻。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可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结构考虑欠周。

为什么说有教训?我们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全球化环境当中,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重构要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但是每一项改革必须牢牢地立足中国国情。单从投资者结构角度来讲,我们是中小投资者占绝对主体的市场体系,这一点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很不一样。未来几年,可以预见,我们的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未来几年我们也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对万能险会重点监督产品报备、信息披露

法制晚报记者:我的问题提给项主席。去年有一款叫万能型的保险产品一时成为媒体的热词,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反映出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这个产品还有一些疑虑,特别想了解万能险以及类似的大受欢迎的保险类产品是否潜藏着一定的风险。您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权威的解读?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万能险作为一种保险产品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社会公众对保险业认识的提高,也说明广大消费者潜在的保险需求在增强。

虽然万能险在我们国家发展平稳,风险可控,但是由于其缴费灵活、流动性比较强,在资金的运用上可能出现资产负债错配,进而引发现金流风险,所以对这款保险产品我们保监会高度重视,着力从偿付能力、产品报备、信息披露等方面实施了重点监管。

2014年以来我们先后18次对万能险结算利率较高、存在销售误导等问题的15家保险公司采取了监管措施。近期我们会在系统内开展整个万能险的风险排查,出台规范中短期存续期产品发展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发展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率的业务,更好地服务民生和社会保障建设,牢牢守住行业的风险底线。

分享到: